曾毅从邵海波的家里搬了出来,行李还是只有那个木头箱子。邵海波一开始并不同意,极力挽留,后来想一想,曾毅即使搬了出去,那也是留在荣城,自己的心愿已经达成,所以才勉强同意。
把租来的地方简单收拾了一下,又添置了一些东西,就算是在荣城有了一个自己的窝。
地方收拾妥当后,曾毅把木头箱子放在桌上,伸手在箱面上的花骨朵处按了一下,就听“咔”一声,箱子从侧面裂开了一条缝。
普通的木箱,都是上下开合,上面是盖子,下面是箱身,而曾毅的这个箱子却是左右开合,箱子先是从一侧分开,180度之后,再绕着另外一侧的竖轴合为一体,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立柜,就好像是我们翻开了一本书,然后把翻开的书竖着立在桌面上一般。
立柜分为上中下三层,上面的一层,摆了十多个白瓷瓶,瓷瓶直接嵌入内凹式的底座,这样就不会发生晃动;下面两层都是抽屉,中间一层是四个小抽屉,下面是两个大一号的抽屉。
这种箱子叫做行医百宝箱,是古时医生出诊时随身携带的物件。上面那层的白瓷瓶里,一般装的是外伤药和一些起死回生的急救药;中间的四个小抽屉,则是砭石、针灸、火罐等器材;下面的两个大抽屉,一个装笔墨纸砚,用来写药方,另外一个装干粮和医书,以备不时之需,古时交通不便,有时候医生出一次诊,光路上就得好几天。
随着时代变迁,箱子里装的东西也在变化,到了现代,已经基本是看不到这种老旧的物件了,行医百宝箱,也已经被西医的出诊箱给取代了。
曾毅拉开最下层的大抽屉,从里面拿出两本书来,一本是《黄帝内经》,内容和市面上的版本略有不同,里面还有曾老爷子的批注,这本书可以说是学中医的必备书籍;另外一本,没有名字,也没有封皮,里面的内容都是手写的,是曾老爷子行医案例的汇编。
可能除了曾毅外,也没有人能看懂这本书讲了些什么,里面的内容全是用暗语写的,记录的是曾老爷子当年给一些开国元勋治病的事情,很多人的名字,至今都还常常在电视剧、电影里听到,如雷贯耳。
从这些记录看,曾老爷子当年应该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御医”,而且水平非常之高。可奇怪的是,曾毅从小都没听爷爷提起过这段事,这本书是爷爷临终时交给他的,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交代。这些年曾毅翻了很多的资料,发现百年以来,就从来没有过一位姓曾的“御医”,这也成了他苦苦思索而不得解的一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