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夜半歌声(2 / 4)

看四周,确定了一下方位,然后对林源说道:“小林,我们可能走错方向了。虽然比原来的方位差了几百米,但在这里可不是马上就能纠正过来的。”

“周老,那咱们该怎么办?”

“没事,万幸出来阳光了,咱们先到山顶再说吧。”

有了阳光的指引,周传亭带着三人走到了山顶。

一闪眼,周传亭说道:“小林,喏,那就是三株草。”

林源顾不上其他,掏出手机开机,对着三株草就开始拍摄。

周传亭等林源拍完,上前轻轻把三株草采摘下来对林源说道:“你看,这是未见于中医典藏的药材。这名字其实是我给起的,因为这东西都是三株根系纠缠在一起,就好像是三兄弟根连根一样,所以才叫了这个名字。”

林源接过来三株草看看,他不敢确定三株草是不是新物种,但就他所阅读的中医典藏,还真没有见过这样的药材。林源拿出纸笔,粗粗画了草图,然后把三株草摘下一片叶子,放到嘴里尝尝。

这是历代中医采摘草药时候所必须的一个环节,要知道,人命关天,中医在用药的时候,必须要把保证病人的生命作为首选。

面对可能出现的新药材,中医人是必须要第一个尝试药材的,对于药材的味道,属性,要做到绝无遗漏的全面评估。

周传亭能把三株草用于却湿下滞丹中,说明他已经对三株草有了全面的评估。但中医人可不会因为有权威认定就盲目认定结论。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亲身体会,才会下最终的结论。

中医人对于药材,有着天然的敏感。像林源,周传亭这样的中医高手,一般尝尝药材的味道,就能够大体上知道药材的药性。这跟他们经常与药材为伍,熟读中医典藏,思想理念中就有对药材的基本属性的判断有很大的关系。

林源写下了三株草的形状,产地,还有亲口尝试的感觉,这才算是完成了记录。他记录完毕,拿起手机,对着周围三株草生长的环境又拍摄了一下,然后收起了设备,对周传亭说道:“周老,您有没有看清楚地形?”

“这个地方我没来过,不过根据太阳的方向判断,咱们应该往西南的方向走。为了稳妥,咱们就在山顶山行进,看看能不能到我熟悉的地方。”

林源点点头,考虑到周传亭年岁大,反正是沿着山脊走,他便在前面开路,周传亭和南怀安两个在后面还能节省点体力。

黔南的原始森林,哪是那么好判断方位的?山雾散尽的时候,大概是上午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jitong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