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就是,人在潜意识里,都不愿意想复杂的事儿!习惯性把感知的人和事进行简单化的分类判断,是一种主观判断。
可别觉得太抽象,好像和普通人没关系似的,事实上,关系大了去了。
只要是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被【刻板印象】所影响。
就比如:“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刻板印象】案例。
便宜真的没好货吗?好东西就真的不便宜吗?
不一定!便宜也能买到好东西。
可是,绝大多数人在得知商品定价远远低于认知水平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商品有问题!
就好像10块钱的红塔山,有人买1块,那么烟民的第一反应就是——假烟!
而这种第一反应的判断,就是【刻板印象】。
人们主观地把“便宜”和“没好货”简单粗暴地归类到一起。
好吧,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就不认为便宜没好货,我就喜欢捡漏儿,【刻板印象】对我不适用。
呵呵,你想多了,这个东西...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再举一个例子,“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假如一个女生有多个追求者,抛开金钱地位等外部因素,往往女生最后选择的不是诚心已对老实踏实的那个男生,而是一个能说会道、脸皮厚、很懂女生心思的情场老手。
也就是,看上去很“坏”的男生。
其实,这种选择和“坏不坏”一点关系都没有,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女生之所以选择后者,是因为“能说会道”。
后者向女生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多。
懂女生心思的情场老手,他传播的有效信息就更多。
爱情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交互。
人有一部分的信息传递是向特定群体、特定人传播的。
这就好比,小猫发情嗷嗷叫,孔雀发情要开屏一样,传递特定信息。
人也一样,只不过人的发情期比较长,信息传递更加抽象。
总之,接收的信息越高效,也就是越能进入你的内心。因情绪产生的信息素、荷尔蒙就多,然后就相爱了。
然而,人们不会把这种择偶现象归类到信息传递的总量和质量上,而是归类到更为简单、更容易处理的“坏”上面。
认为“坏男孩”更讨女孩的欢心,这也是【刻板印象】。
再比如:
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