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不比年轻人,这两年管的事越发少了。那边衙门大小事主要是左右通政商量着办,国丈先前能拦下那么多状告他的很大一方面就是把持了通政司,堵了皇上一双耳。”
“这个通政司比翰林院咋样?”
“不好比较,翰林院是个修书编书外加给皇上读书讲经的衙门,这边做学问的多,做实事的少,活都清闲。读书人稀罕翰林院出身,这个出身是块好踏板。你有能力在这儿熬几年就会去其他衙门,一直在这头待着也不见得是好事。”
很多老翰林就是做学问厉害做实事不行,他们编书修书带带新选进来的庶吉士就是半辈子。多数人并不想在翰林院一待半辈子,他们只想拿翰林院当跳板,显露出才能好尽快去实权衙门。
卫成走的这条路就是科举出仕的读书人做梦都想要的。
虽然没直接说通政司好,吴婆子又不傻,能听不懂?她褶子都笑出来了,乐够了才说:“这衙门好,以后再有严彧那种不长眼的说老婆子我不配封诰命,就让他找你说,告御状你们管的。”
卫成&姜蜜&卫老头:……
这角度有点刁钻。
“昨个儿我还跟娘商量说是不是把院子改改,升了四品的倒是不好改了,这院子从五品官住着都有些不衬,升四品后还住这儿,你同僚恐怕不方便登门。”
吴婆子也想起来:“那就别费事改,老头子你去打听看看有没有大两进或者小三进院子,偏一点没什么,要宽敞些,这样他们兄弟各有各的屋,以后再添人也能住得下。”吴婆子盘算着院子买大了估摸还得有两三个下人,门房要一个,还要粗使婆子,生火做饭洗衣裳收拾屋子这些得有人做。至于丫鬟……丫鬟就算了吧,想到金环她就头疼。
卫老头将宣宝搂在怀里,问:“之前还添了亩,余钱够吗?这个一进院三郎说买得便宜,都用去二百两,三进院子不得要个千儿八百的?要是没有差的,好一点动则就是一二千两。”
吴婆子也在心里算了笔账,算下来说肯定够了。
“皇上赏那几次就有不少,添亩是小头,大头我捏着。现银就差不多了,咱们搬出去之后这院子总要脱手。你总想着三郎四年之前二百两买进的,不想想当时人家是着急用钱贱卖了,咱搬过来住了几年,三郎在这儿节节高升,这是吉宅,只要咱说要卖多的是人抢着要,大户人家买进改一改,改完就是个一进的读书别院,风水好并且环境清幽,你别把这院子想得太贱,真要脱手没准能卖出三进院子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