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早就规划了“媒体途径”,因此这次专访给了王艾很强的新鲜感。具体的说,对方很懂球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球星乐意谈、谈了有好处,问的既不尖锐又有价值。
球星和运动员是两种生态,前者是靠广告的,后者是靠工资的。而王艾以前的合作对象就是太一本正经,体育频道因为相当收入靠着广告多少还能体贴点王艾的需求,访谈报道什么的围绕球星下一些功夫。而新华社虽然也有广告收入,但广告收入与新闻报道严格分离,尤其是在正式新闻方面广告部完全无法影响,因此这些年下来报道王艾的时候,从来都是“足球运动员”,顶多是“知名足球运动员”,什么巨星、超级巨星,统统不存在。
如果不是王艾的成绩太硬、太猛,有着大批捞不到专访机会也愿意报道的媒体当自来水,王艾的商业价值还真拉不到现在的高度。
谈的很好的情况下,到最后王艾又给了对方一个“猛料”。
“我要结婚了,时间大概在明年春天的什么时候。”王艾笑容和煦的说出这句话时,眼见着对方的眼珠子瞪圆了。
“是你那个同学吗?在伦敦奥运会看台上和你在一起的那个女同学?人民大学的历史系硕士?”
“对。”王艾干脆的承认了:“我们在一起很多年,现在差不多了就把事儿办了。”
“听你说的好像有点平淡……对了,日期呢?在哪办呢?”
“呃,日期还没定,反正也不重要,大概到明年春天没什么事儿的时候随便挑个日子。”
“随便挑?”
“啊?啊,也不是完全随便挑,主要是得选个方便的日子,没时间凑到一起不行,怎么也得吃个饭什么的。”
体坛的副总编辑带着一脸狐疑:“那,是旅游婚礼吗?或者是到什么地方租个小岛?”
“不用那么麻烦,在家里吃个饭就完了。”
“啊?就、就吃个饭?是把所有亲朋都请到家里?”
“不,就我们一家人,谁也不请。”
“……能解释一下您的理由吗?”在副总编辑眼里超级巨星变身劳动模范,不自觉的用上了敬语。
“嫌麻烦是一方面,杜绝浪费也是一方面。我各行各业认识的人很多,一旦正常办规模肯定小不了,到时候难免顾此失彼。很多人本身就很忙,好不容易抽时间来了,我再安排不周,这不是待客之道。另外规模大了,浪费很难控制,尤其是粮食。我是农村出来的,太知道粮食的宝贵了,没有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