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任和卡特分开之后,开车返回自己的住处。
通过多年打拼,他顺利地从一个农村出来的学生,在燕京扎根。
他毕业于燕京外国语学院,自己身边的同学不是进了外交部门,就是出国留学,永远地留在了国外。
齐任没有关系,也没有家庭支持,他毕业后先进入一家翻译公司担任翻译,过了几年,找了几个合伙人,一起创业。
公司一开始的业务模式是帮助国内一些有外贸需求的企业制作英文网站,后来接触到了古玩这一行,找到了一条很隐蔽,且利润丰厚的发财路径。
在国外,华夏瓷器有着巨大的需求,不仅传世的瓷器深受外国人喜爱,一些制作精良的高仿瓷也有一批稳定、购买力很强的买家。
齐任和卡特通过一个国外拍卖活动相识,当时齐任是给一名华夏顾客担任翻译,参加这场国际拍卖活动。
卡特是那场拍卖会最大的卖家,一次性出售了三十多件质量极高的瓷器,其中有真品也有高仿。
卡特觉得齐任的英语水平不错,逐步将他培养成了自己在华夏的代理人,帮自己在华夏收购质量较高的瓷器。
卡特的生意越做越大,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瓷器,已经不满足那些客户,所以他便动了一个心思,既然有人拥有高仿瓷的技术,为何自己不把人才挖过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工厂。
于是,他将目光锁定在了徐复的身上。
卡特是一个华夏通,他知道如果在华夏投资工厂的话,肯定要受到政府的限制,所以便打算在国外建立工厂,邀请徐复担任技术顾问。
不过,他没想到徐复非常顽固,自己给他开了两百万欧元的年薪,徐复依然迂腐地拒绝,所以卡特便琢磨着从徐复的手中买下古釉的配方,再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工匠取代徐复。
齐任觉得徐复还真是个顽固不化的家伙,如果他愿意出售配方,将可以得到五千万欧元的“技术转让费”。
有了这笔钱,可以买几套房,只需靠着收租,便能在华夏过得舒服惬意。
徐复虽然是国家认定的陶瓷大国工匠,但他的经济情况并不是特别好,他的那个磁州窑研究中心属于个人机构,像是一个吞金巨兽,国家有一定的资金补贴,也有热心人士捐款,但研究古釉的配方,需要损耗大量的资金,宛如杯水车薪,他还得时不时地自掏腰包,用于研究。
在齐任看来,徐复这种人太固执迂腐了。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