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人逐利的本性了解越深,王安石越来越感觉匠人和商人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
那些商人绝不会放过一丝可以拿到自己手里的利益,这也就意味着除非匠人有支配商人的力量,不然匠人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如果想要做到那一步,王安石现在靠着半山异闻报让那些匠人知道争取自己利益的方式就已经够了,因为归根到底还是匠人比商人多的,实力也会比商人强,最终的胜者也只会是他们。
但对大乾而言,那就可能迎来一个不怎么美妙的结果了,毕竟大乾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员基本都和商人相交密切,关注匠人民生的官员寥寥无几。
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那将来匠人们要争取自身利益时,绝对会引发一场十分酷烈的争斗。
这绝对不是王安石想看到的,如果想让那种事不再大乾身上发生,他就必须想办法让大乾朝堂上关注匠人民生的官多一些。
所以,他就打算教一批匠人子弟用来考科举的经学,让他们去入朝为官。
为了保证成材率,王安石的这个学堂竞争十分激烈,有一百个学生可以站在比较近的位置听课,每月要办一次考试,成绩越靠前,就可以离王安石越近。
至于考到后五名的,将彻底失去听课的资格,因为还有一百人在外面站着听课。
外面那一百人也会和里面这一百人一起考试,如果考三次后还不能考到外面一百人的前五名,到里面一起听课,那他们也没有继续听课的资格,因为外面还有许多人在等着听课。
当然,王安石对那些学生的年龄也有要求,他只要十岁以下的孩子,说是这样,实际上只要是那些看上去像个十岁孩子的学生,他都要。
并且为了让这些学生将来当了官以后,不要忘了百姓疾苦,他还每天让这些孩子做工两个时辰,好好体味做工之劳苦。
同时,他还在那些学生心里面栓上了一根几乎牢不可破的锁链。
这些学生的吃喝,王安石一文钱都没有出,全是那些希望朝堂上有人关照他们的匠人,一文钱,一文钱凑出来了。
将来这些学生背弃了王安石的教诲,虽然对他们的官运有影响,但那影响绝对不会让他们的仕途断绝。
可若是他们背弃了那些一文钱,一文钱把他们养大的大乾匠人,那他们想安稳活下去都会是一件难事。
而那些学生的用功程度,也让王安石大感欣慰,他相信用不了好几年,大乾就会出现一批娃娃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