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这本学术刊物,创立于1869年的英国,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地位,与美国的《科学》杂志并列为全世界两大顶级学术刊物。
如果这个描述过于苍白与遥远的话,不妨换一种说法:对于科学家而言,能在《自然》刊物上发表文章,意味着地位晋升、大量资助以及媒体的关注。
严苛的难度、丰厚的回报以及“代表世界尖端技术”的冠冕,让所有从事科学领域的人员都趋之若鹜,要是能在《自然》上崭露头角,那就意味着在学术界的出人头地。
布鲁斯·班纳作为成名已久的核物理学家,要在刊物上发表论文自然轻而易举,然而托尼·斯塔克意外地发现,布鲁斯认真翻看、甚至还在上面仔细标注的论文居然与核物理完全无关,反而是一篇有关于气管干细胞综合培养的医学论文。
托尼·斯塔克一边阅读着论文,一边皱着眉头随口说道:“有意思,这上面的干细胞培养技术相当成熟....”
“没错,”布鲁斯·班纳点头说道:“你还记得201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谁了么?”
“嗯....”托尼·斯塔克搓了搓被打理过的精致胡茬,不太确定地说道:“好像是一个叫做,山中弥伸的日本科学家?”
“是山中伸弥,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的教授。”布鲁斯纠正道:“他带领技术团队,发现了诱导人体表皮范细胞分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活动特征的办法,成功使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或神经细胞。”
“我有点印象。”托尼把身子重重瘫在躺椅上,随意吮吸了一口玻璃桌上的鸡尾酒,慵懒说道:“当时的媒体不一直都在强调么?说是干细胞技术将是人类医疗的未来,结果到现在还没拿出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成果。”
“科学研究需要时间。”布鲁斯强调道:“你也不是不知道,任何划时代的科技成果从理论提出到投入实用,都需要数以十年计的时间。”
托尼·斯塔克眉头微皱,老友竟然用上了“划时代”这个词汇,令他不得不再次拿起《自然》杂志,重新翻阅了一遍这篇论文。
这回他抬起头来,眼眸中多了一丝惊讶,“这篇论文还暗示了有后续的实验成果,如果再进一步的话,恐怕真的能做出什么譬如人造器官之类可以投入实用的成果。”
这可不得了,可以随意更换的人造器官意味着无数疾病能被轻易攻克,无数绝症患者能被拯救,更代表着医药行业第一次触及到掌握全人类健康的“至高钥匙”。
托尼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