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短促突击”,并不是一战中德国军队创造的“风暴突击”战术,虽然从名称上会让不少人产生误解。德军的“风暴突击”是在高水平的炮兵部队的弹幕徐进的掩护下,以装备精良,火力强大的精干小分队渗透入敌方阵地,袭击节点目标的进攻战术。这一战术,不但需要非常高的战斗意志,也需要非常高的战术素养以及非常高的装备和后勤保障能力。现在,这些条件,中央红军除了战斗意志之外其他的一概都不具备。话又说回来,如果中央红军真的有进行“风暴突击”的资本了,那就应该他们反过来围剿kmt了。
但是就技术难度系数而言,“短促突击”的技术难度也是一点都不低的。
“短促突击,就是对于从堡垒内出来作短距离(专指距离约五里至十里左右有时更少)推进筑堡的敌人.乘其立足尚未确实稳定时予以不意的,迅速的,短促的突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论短促突击》——林三虎)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红军必须做到这样的几件事情。
首先,红军必须对整个战场的情况非常了解。这首先指的是敌军的举动。kmt军队即使是在平原区域,每次前进距离也不过五到十公里,这当中留给红军的攻击窗口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如果不能做到对敌军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根本就不可能抓住这样短暂的时间窗口。
其次,红军本身的作战举动,难度也是非常大的。“短促突击”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敌人驱逐回去——那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短促突击”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大量的歼灭敌人。所以,“短促突击”要求首先以迅猛地侧向攻击,切断敌人的退路,然后从各个方向,向敌人发起迅猛地突击,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彻底歼灭敌人。
(一开始,李德的短促突击还真的只是为了把敌人赶回去。但是林三虎同志对此意见很大,认为这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最后真正拿出来作为指导思想用的短促突击,其实是林三虎同志的改进版。仅仅就将目标从击退敌人,调整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一点来看,林三虎同志作为将领,比李德就不知道高了多少个威廉华莱士。)
整个战场的范围非常有限,敌人和更多的敌人之间的距离非常的近,而红军还要在螺蛳壳里面做出水陆道场来,又要切断敌人退路,又要阻击敌人的援军,又要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打出歼灭战。这个难度,实在是有点太高了。
为此,红军要能隐秘地将主力部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距离远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