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
转型太难了!
还会存在着行业品牌和人才选择的恶性循环。
如果公司不展现出一点勇气和魄力,高级人才又怎么会有勇气和魄力选择离开舒适区而选择加盟?
乔布斯就展现出了空前强大的魄力,放弃了苹果过去十年的十几个业务,孤注一掷地选择了一个创业方向。
然后,惊艳世界的iMac就诞生了,接下来才有了iPod、iPhone和iPad。
程秉皓道:“在苏宁的转型过程里,要么电商业务迅速地做起来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给市场带来了信心。优秀的人才一看,觉得苏宁还可以,挺有发展潜力,这才有可能加盟。如果电商业务不能迅速地在市场中形成品牌和影响力,那么持续性地就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高端的技术型人才,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实现。可是,管理、财务、市场、营销等方面怎么办?只能从IT行业里找一些二三流的人,或者去传统行业里挖人过来。这样的一个组织团队就很难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就很难迅速地做出成绩、做出品牌,进而就很难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周不器道:“还有另一个方面,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才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这是一家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很多时候,宁可不招人,也不能招一些二流人才进入管理岗,这是让组织机构陷入逆淘汰,形成致命的杀伤。”
程秉皓脸上有些发热,咳了咳嗓子,“是啊,一旦让二三流的人才进入了关键岗位,他们手里有权有钱,担心有更优秀的人出现抢了自己的饭碗,就会打压那些有优秀潜力的好苗子。导致团队里只剩下了酒囊饭袋,优秀的人都跑光了。我当初从CTO的岗位离开,也是觉得自己的存在会限制了年轻人的上升渠道。”
年轻人的上升空间堵死了,就必然会摆烂、躺平。
所以很多互联网大厂,到了35岁就开始裁员了。
不是全部裁员,是一流人才提拔到更高的岗位,二三流人才全部砍掉!
他们当然还能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可这只是短期效益,会有损企业的长期价值。人都是有自私心理的,如果不动用点强迫的手段把这批人清理干净,他们必然就会想方设法地打压刚从学校里毕业的那些年轻人,阻止年轻人的成长以免替代自己。
这就变成了国企机制。
年轻人在职场里看不到上升渠道,看不到未来的前景,工作的激情和奋斗的活力就消